洋蔥原產自于中亞地區或西亞地區,目前許多 不一樣的種類,早已用以世界各國的食材。在西元前一千年的古代埃及石雕中便有收成洋蔥的繪畫,以后傳到地中海地區。西漢時,張騫通西域,從西域帶回來很多外來物種。那時候在西域早已有種植洋蔥的紀錄。新航路開辟以后,由歐洲地區向世界散播。十六世紀,傳到北美洲。十七世紀傳到日本國。十八世紀時,《嶺南雜記》記述洋蔥由歐洲地區白種人傳到澳門,在廣東省地區種植。
依據車城鄉公所的材料,1912年一名在談水執教的日本國小學教師,初次由日本國把洋蔥引入中國臺灣。中國臺灣總督署農業試驗所自1918年起,在中國臺灣各個地區實驗種植洋蔥,可是成果不佳。
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,臺灣省農業試驗所屬省農林廳和農復會的贊助下,再次引入各種類洋蔥,在中國臺灣各個地區試種。在中國臺灣南部云林、嘉義、臺南、屏東地區種植成功,恒春、楓港、車城等地成為中國臺灣較大 洋蔥產地。